3-6岁宝宝不良习惯的应对法

作者:Z淘 评论:0次

3-6岁宝宝生活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自己习惯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宝宝的身心健康。

要纠正3-6岁宝宝的不良习惯,父母们就需要每天关注和观察宝宝,通过宝宝的情绪和表达行为,来确认宝宝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宝宝往良好生活习惯的方面发展。

1

宝宝的情绪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情感的发展,3-6岁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又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通常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言语和身体动作来辨别、表达情绪,那么3-6岁的宝宝有哪些情绪特点呢?

1)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还不完善,当外界事物和情绪刺激到宝宝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因此这个阶段宝宝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有时甚至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变化很快且冲动不自知。

2)易外露

3-6岁宝宝的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会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如不高兴就哭、开心就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或好玩的玩具会向亲近的人诉说、分享。

3)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新朋友出现、好玩的游戏等,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很多时候情绪也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例如出现一个宝宝哭,其他都会跟着哭的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在与宝宝一起生活中,父母是最先了解宝宝的生活情绪和习惯的,在这些情绪的表达的同时会伴随着一些宝宝的不良习惯。

2

不良习惯的起因

我们都知道,宝宝在3-6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会很不听话,固执任性,情绪也变得很不稳定,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学会了向父母提出各种需求,而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各种不当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情绪,而宝宝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3-6岁宝宝从说话到走路,每天都需要学习各种生活习惯,父母如果不做好引导和教育,就会出现不爱干净、吃饭难、发脾气、撒谎哭闹、不礼貌……各种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对宝宝的身心造成伤害,而这种不良的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1)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通常宝宝容易出现的坏习惯大多是受到父母或家人的影响,比如大人睡眠时间晚、边吃饭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这些习惯都是会被宝宝看在眼里,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容易吸引孩子,进而模仿后造成不良习惯。

2)纵容

很多宝宝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因为有的父母对宝宝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沉默态度,甚至做错事也不制止,会对宝宝产生心理暗示,认为这样做没问题,进而就会发展成为恶习,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

3)习惯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多次就会成为习惯。而不良的行为成为习惯就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健康,所为父母应密切关注宝宝的一言一行,尽可能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并设法制止。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等都在进步,所以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宝宝的成长,而父母要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时刻关注宝宝的行为习惯,做到纠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

3

不良习惯应对法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养宝宝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利,而且对宝宝未来的生活、学习、劳动、事业发展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宝宝全面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对自己宝宝进行各种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面对宝宝的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引导和教育。3-6岁宝宝属于学龄前阶段,是很容易在生活当中养成不良的习惯,想要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要先从父母做起。

1)宽容的态度

3-6岁宝宝处于懵懂学习阶段,判断不良行为和习惯的能力还很差,父母在这时需要有宽容的态度,允许宝宝有不良习惯并耐心引导改正。鼓励永远比批评有效,要积极引导宝宝自己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2)发挥榜样的作用

身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在针对孩子难以改正的坏习惯时,可以在生活中树立榜样,例如找一个同龄小朋友来一起玩耍,加上父母言语上的引导,时间久了宝宝自己就会学习好的习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

3)讲故事

宝宝在学习阶段都会喜欢听到一些新奇的东西,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改变宝宝的不良习惯,让宝宝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而改正不良习惯。

4)转移注意力

宝宝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就会很难改正,甚至有时自己也意识不到又犯错误,这时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转移注意力,可以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标上简明的提示图,时刻提醒宝宝改掉坏习惯。

5)挫折教育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一直都是表现的爱宝宝、呵护宝宝的形象,所以有的父母会觉得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会很困难,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引导都起不了作用,那这时就有必要使用挫折教育的手段了,要让宝宝勇于承认、承担错误并学会改正。

①批评

现在很多宝宝的承受能力很差,听到一点批评就会不开心,这样会影响到长大后无法承受批评的压力。父母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严重时,批评还需要更加严厉些,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对错误的认知并改正。

②惩罚

对于孩子犯的大错,父母可以给予适度的处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让宝宝一个人在房间反省,或不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都能让孩子感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并改正。

③忽视

生了宝宝后,宝妈们肯定都是以宝宝为中心,久了之后宝宝就会认为无论在哪自己都是主角,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都受到呵护,这样会导致宝宝认知错误。父母在这时应该学会忽视,把中心点转移,让宝宝自己适应新的变化,以便以后学会调整心态。

④饥饿

饥饿感是人生下来的本能,对于要长身体的宝宝来说,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宝宝是否吃饱、吃好,而适当的让孩子有饥饿感能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正餐,吃的会更香,并且养成少吃零食的习惯,也能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面对宝宝的不良习惯时,父母不要慌张,也不要怕麻烦,坏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纠正坏习惯的过程也不是很快就能完成,需要耐心和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在宝宝的成长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4

针对性纠正坏习惯

有不少父母在面对宝宝的不良习惯时,觉得可以不用给宝宝很大压力,认为宝宝长大后就能自己改正,但等到发现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到宝宝的性格和生活的时候,要纠正起来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以追赶。学习应对宝宝不良习惯的方法,让宝宝更健康的成长。

1)不洗手

宝宝在成长阶段身体还很脆弱,如果不爱洗手,就会容易导致病菌进入身体而生病。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言语引导,告诉宝宝不洗手可能会有小虫子进入肚子里,让宝宝认为不洗手就会不干净;

②转移注意力,可以选择一款造型上更可爱的、更有趣味的洗手器来吸引宝宝,比如自动感应的洗手器,只要把手伸到感应器下,就会有丰富的泡沫出来,新奇的洗手方式,让宝宝手部清洁的同时,也能让宝宝爱上洗手。

③讲故事引导,可以用小动物或者电视动漫人物,告诉宝宝如果用脏手吃东西会拉肚子。

2)手抓饭

宝宝在饥饿时会自动反应用手抓东西吃,但并不是洗了手之后就一点细菌都没有,手抓饭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形象和吃饭的环境。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模范带头,教宝宝如何使用勺子或筷子,告诉宝宝学着爸爸妈妈一起要用餐具吃饭;

②批评教育,在宝宝要手抓饭的时候及时制止,并告知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3)吃饭到处跑

宝宝在长身体阶段会比较好动,甚至吃饭的时候都能到处跑,这让有的妈妈很苦恼。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可以用固定的宝宝椅让宝宝不乱动;

②饥饿处罚,告诉宝宝如果吃饭到处跑就要饿肚子;

③奖励制度,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在桌上快速吃完饭可以看会儿动画片,或是买喜欢的玩具。

4)喜欢撒谎

有的宝宝知道做错事后妈妈会不开心,会根据反应而说出一些不真实的言语,时间长了会养成恶习,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言语引导,让宝宝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②讲故事,通过说谎鼻子会变长的故事,让宝宝改正;

③批评惩罚,如果说谎了就要接受惩罚,让宝宝自己认错并改正;

④榜样教育,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说谎,答应宝宝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5)不买就吵闹

宝宝们都觉得玩具像是自己的伙伴一样,而当家里的玩具已经足够多时,宝宝还想要更多玩具,不买就会大吵大闹。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模范教导,父母首先要做到不重复购买的习惯,然后教导宝宝已有的玩具不能再买,让宝宝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②批评惩罚,告知宝宝不能在外哭闹,如果非要买就不带他去商店。

6)装作没有听到你讲话

宝宝越长大就会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在听到父母说出的要求和指挥的时候会假装没听到,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变得不尊重别人。

这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①语言引导,让宝宝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②批评教育,让宝宝认知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③忽视教育,可以通过也不理或假装没听到宝宝讲话,来反面教育宝宝的不良习惯,使之认错并改正。

学龄前教育是作为孩子在上小学之前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进入小学之后就会很难与同学相处,所以在生活中,每个父母都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并纠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让孩子们的身心从小受到科学的教育。

6个宝贝
Z淘商城是一个中立的,致力于帮助广大网友买到更有性价比网购产品的分享平台,每天为网友们提供最受追捧 最具性价比 最大幅降价潮流新品资讯。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