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钓手来说,我们出门钓鱼来到水边,满眼绿波荡漾,鱼儿藏在哪里?在什么地方下钩好呢?尤其来到一个陌生的水域,更是一件需要动脑子的事。对此,有人提“鱼道”和“鱼窝子”之说,并针对季节和气温编了顺口溜和谚语,如“春钓边,夏钓潭”、“三伏钓早晚,春秋钓中间”等等。
究竟有没有既准确又简便的方法能找到鱼的踪迹呢?下面介绍三条寻找鱼儿的技巧,供钓友参考。
第一:鱼儿觅食的规律。
鱼儿贪恋饵料,哪里有食物就会往哪里聚集。水下的腐烂植物,小虾小虫;水面的浮游生物,柳絮杨花,草叶昆虫等等,都是鱼儿追逐的对象。就水下言,草墩苇根处,水底的乱石、草叶堆积的地方,也都是鱼儿觅食之处。
俗话说,“钓草不钓光”是指在草墩苇丛处钓鱼,要把鱼钩下到它们的缝隙中或边缘处,不要下到光亮的水面。“钓脏不钓光”,这个“脏”指的是水下有乱石草叶等物,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孽生繁衍和聚集虫虾,它们当然是鱼儿的美食,能招来各种鱼儿。
在这里下竿虽有可能挂底,但确有鱼可钓。光洁平整的地方是留不住鱼的。
养鱼池经常投料的地方,自然是鱼儿聚集的场所。另外,海边的礁石、山湾回流、人工鱼礁、桥墩等处,也都是鱼儿爱聚集的地方。钓手自己用饵料打窝子,这是诱鱼聚集的最好方式,但只限于静水。
此外,还可用草捆成捆,加石块沉入水底。或用网兜装菜叶、青草加石块沉入水底诱鱼,效果都不错。
第二:掌握温度变化,寻找鱼儿。
鱼儿也是怕冷怕热的。随着天气的变化,会随时随地游到水温最适宜的地方去。谚语说:“昏秋钓阳夏钓阴”。春秋季节正是冷暖交替之际,岸边水浅易被光晒透,水温自然高于深水区,鱼儿趋温而来。夏日水面温度高,鱼不耐热,自然游向阴凉处或深水区避暑。
在某个水域中,因下雨或其他原因,突然增加大量凉水,使水温明显降低,鱼儿突然受到凉水的刺激,可能潜伏不动,更不会咬钩吃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两三天)水温趋于正常,鱼适应了新的水温,才能咬钩吃食。
第三:在富氧的水域中寻找鱼儿。
鱼对氧的需求不亚于人类,有氧则欢,缺氧则死。水中最富氧的地方,一般也是鱼儿最多、最活跃之处。水在翻腾流动时,易将空气中的氧溶于水,因此,在静水域的入水口,人工养鱼池的增氧机等处,都是鱼儿最爱聚集的地方。
刮风时的迎风岸边,除有大量浮游生物、水草虫虾被风浪送过来之外,风浪也可使水中的氧气增多,鱼儿寻氧觅食自然会往这里聚集。当然,迎风投竿会增加些难度,钓手本身也要辛苦的多,这就需要钓手权衡利弊作出判断。
鱼前必须要先学会“找鱼”,那怎么去迅速找到“鱼”呢?下面高手锦囊迅速“找鱼”方法续篇来告诉你。
【一】看水色找鱼,分清浑清水质
池塘的水色与水质肥瘦浑清有关,水色主要分为瘦水【呈浅绿色或淡青色】;肥水【草绿带黄、黄褐或油绿色】;坏水【灰蓝色或深绿色、墨色等】通常情况下,浑水中必须钓浮钓近,清水中可以钓远钓深。所以,浑水肥水之中应该在近水浮水中找鱼,清水瘦水应该在远水深水中找鱼。如果水色发绿发蓝,甚至黑蓝,就没有必要在这种水体中找鱼。
【二】看太阳找鱼,分清鱼群走向
根据太阳的位置找鱼,可以分清鱼群活动的走向。比如春秋两季低温天气的晴天,早上鱼群会在池塘的西边或西北角;中午过后鱼群便会移到池塘对的东边或东北角。但是,在春秋两季得到高温天气中,鱼群便会潜入深深的水底,以躲避烈日照射。值得一提的是多云天气,不论何季,鱼群都保持在一定的水深之内。
【三】看阴凉找鱼,分清藏鱼层次
常见的阴凉地方有:树阴、屋阴、坡阴、水草阴等。通常情况下,游鱼之类上层鱼在水面游玩,水的中层是草鱼、鳊鱼、鳙鱼之类,水的底层是鲤鱼、鲫鱼等。看阴影找鱼,可以借助鱼泡、鱼影来判断水中鱼的多少、疏密、大小,多数情况下,阴影中的鱼是混杂的,所以钓法有讲究,比如用涮竿钓钓上层游鱼,用悬饵钓钓中层草鱼、鳊鱼等。
【四】看水草找鱼,分清里外鱼情
在有水草的地方找鱼。草里草外的鱼情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大鱼活动在草外,小鱼活动在草内,特别是有片草的地方,大鱼是很少进去活动的。小鱼【特别是小鲫鱼、游鱼之类】喜欢在片草里穿来穿去,钓小鱼就该将窝子打在片草空隙间水域;钓大鱼就必须将窝子打在片草之外不远的地方。看水草找鱼,一定要找四通八达的水区下竿,过于厚密的水草很难钓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