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举大米深夜拖轮胎 北大毕业的她滑雪52天征服南极
历时52天5小时,越野滑雪1130公里抵达南极点,一位名叫冯静的北大毕业生成为我国完成此路线第二人、中国女性第一人,创造了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她并不是天生的探险家、也没有任何的专业运动训练基础,在几年前萌生出远征南极的想法之前甚至不会滑雪。可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不屈的意志,冯静完成了征服南极的壮举。她的故事被央视的《新闻周刊》报道,感动和振奋了许多人。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非专业运动员如此冒险是否有风险呢?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今天专访了冯静,她在经历接近3年的体能训练和准备完成南极之旅后,冯静仍在远征路上。她告诉记者,下一步她的目标是北极圈的格陵兰岛!
不会滑雪就想征服南极
萌生想法就去行动
冯静萌生去远征去南极的想法是一个偶然,“2014年时,我正在南美洲旅行,最开始准备用搭游轮的方式去南极大陆。偶然间,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博客,他写了在南极参加旅行团的经历,在旅行团里有人做过远征,这让我想起来以前读过的一本远征的书,我决定不搭游轮了,自己去远征南极。”在有了去南极探险的想法后,冯静通过网络联系了几位极地向导,最终选中了经验丰富,现年63岁的加拿大籍向导保罗。
△
冯静
“我不会滑雪,在寒冷地区生活、扎营都不会。”冯静如实向保罗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保罗给她的建议是,先到挪威进行为期两周的训练,训练结束后,再评价她是否具备去南极点的可能。“我曾经问他我什么基础都没有,有没有可能把我训练到可以去远征的程度,他说有的人需要2年,有的人需要5年,需要多长时间的准备取决于付出多大的努力。”从2014年10月下旬起,冯静就找到极地向导不断地发邮件,当时约定了2016年年初去挪威学习远征的基本动作和常识。“在我去挪威找保罗之前我自己就认识到,除了不会滑雪以外,最大的问题是体能,所以在和保罗见面前的8个月里,我就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体能。我在网上查了到综合提高体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慢跑,一种是越野滑雪,于是主要是慢跑,包括负重徒步,也进行了上肢训练,但不是很系统。”
从此,冯静的生活重心就是训练,“家人最开始认为我这个想法不现实,因为当时我的身体状况离我去远征差得太远了,没有成功的机会,当时我执意要做这件事。后来他们发现我从挪威回来后练得更起劲了,家人也放弃了打消我南极远征的念头。”
家里举大米、深夜拖轮胎
艰苦训练完成体能奇迹
刻苦的锻炼终于换来了教练的肯定,在去挪威和保罗见面时,冯静已有了充沛的体能。“保罗告诉我之前的训练是有用的,已经让我有了比较好的体能状态,我跟着保罗一天滑雪二三十公里,第二天却几乎没有乳酸堆积反应,这让保罗相当吃惊。他说你还需要做模拟训练,其中就有拖轮胎,上肢力量也要强化,后来在家我就举大米,这两种训练方式就加到我的日常训练里了。”两周训练结束后,保罗与冯静约定在2017年年初再进行为期3-5周的训练,然后在当年年底出发去远征南极。
从挪威回来后,更艰巨的体能训练开始了。冯静在家里通过举18公斤重的大米练习上肢力量,半夜12点拖着轮胎在小区里跑圈。为了避免受人关注,冯静拖轮胎训练选择在12点半到4点半之间,“在夜里拖轮胎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偶尔遇到人他不明白你在干什么,会一直好奇的盯着我,多数人会问,我一般会简单的回复一下,会说在做模拟的滑雪训练,但也有人不依不饶,给你说这种训练特别古怪,没有用的也有,我会听他把话说完也不会辩解,会继续训练。”
2017年年初,冯静再次来到挪威,“第二次到挪威时,离我出发的时间已经很近了,我很希望保罗给我说只要再坚持训练就能完成这次远征,这是我需要得到的一个肯定,但我没得到这个肯定,当时训练完了之后保罗给我两个选择,一条是1130公里的线路,另一条则是稍微轻松点的890公里线路,他让我选择890公里的,但我当即就拒绝了,“因为我最初接触远征时,就是关于这条线路,对它有一种特别的执念”。
机会只有50%、恶劣天气、崴脚100多次
挡不住她前进的脚步
2017年11月8日,冯静从智利搭乘飞机到达南极大本营,再从南极大本营乘坐螺旋桨小飞机抵达南极大陆海格立斯湾(Hercules Inlet)。这里完全被冰雪覆盖,看不到海,正是地理意义上的南极大陆边缘。
在冯静抵达营地的时候,保罗仍对她的能否完成这次远征表示着怀疑,“保罗当着我的面向负责给我们定位的后勤人员说,她的机会只有50%,但她非常想来,所以我们就来了。”此外,恶劣的天气也让冯静的路途开局不顺,“保罗说他在南极从来没看到这么大的雪,一脚踩下去,就陷到小腿以下了,即便穿着滑雪板,也一步一坑。”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冯静每天仍坚持走8-9个小时,“早上6点起床,6点半早餐,7点拔营,7点45分出发,白天行进8-10小时,每两个小时休息15分钟,包括吃东西和上厕所,晚餐化雪煮沸还原脱水食物。暴风雪最大时,他们才有了一个完整的休息日,那也是全程唯一的一天休息。“那天风力在七级以上,能见度基本上为零,其他日期都没时间休息。”
远征开始的前三天是最困难的路段之一,“天气非常糟糕,我和保罗各自拖行的雪橇里装着补给食物和帐篷,行李大概有六七十公斤,起点海拔比较低,路程是不断地爬升,这种幅度大到必须用八字登坡(把滑雪板摆成外八字的样子)。而在出发一周后,冯静的脚崴了,“能见度极低,南极雪地高低起伏,完全看不到落脚的地方是什么情况,在行进的八九个小时里,我崴脚应该有100多次,到了晚上休息时,脚腕就非常痛,鞋子也很难脱下来。”
因为担心被保罗发现她的伤情后会喊停,她一直瞒着保罗。“正常情况是他在前面领滑比较多,偶尔我也会领滑,为了不让他发现,我就拒绝在前面领滑,当时实在是太疼了,在零下几十度里,我可能疼到大汗淋漓的程度,向导在前面滑我就可以用很奇怪的姿势去滑雪,避免太疼受不了。他也感觉到了我跟他很吃力。”后来,她只能依靠臂力前进,整个手腕上一天之内出现了很多水泡和血泡,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周左右,“最严重时,我的右脚腕比左脚腕粗了2厘米,软组织也受到损伤,我只能用膏药贴来减轻痛苦,但那就造成了一个负作用,皮肢会造成过敏反应,又痒又痛。”但冯静坚持了下来,2周后伤情才慢慢好转。
精心准备加超强意志
坚忍致胜终于圆梦
路途上除了艰辛,也有惊喜,在远征途中的第二个补给站,冯静遇到了英国非常资深的探险家罗伯特·斯万,他是第一个成功步行至南北极的人。“罗伯特·斯万不但鼓励我,还送给我一袋三文鱼,我们临走前他还专门来给我告别,这是我很特别的经历。”
在那之后,冯静走过了另一段困难的路段,“那是南纬86度到88度之间,两个纬度之间的250公里区间有大量的雪被大风吹过后形成的雪浪,这种东西硬得像石头一样,滑雪板不可能像在雪面上直接滑过。在那个区域雪浪高低起伏,高的有五六米,所以在那种地方是很难滑的,我们行进的速度很受影响。”此后,冯静的远征之旅迎来转机,风雪减弱,天气转晴,雪况也变得轻松,这让她看到了抵达南极点的希望。
△
冯静与向导保罗抵达终点
北京时间2018年1月8日下午3时,冯静终于到达南极点。“到达南极点时,我遇到了日本探险家荻田泰永,有两天时间在一起聊天。我认为能成功完成远征,最重要的一点是坚韧。”冯静个人最尊敬也最崇拜的探险家是沙克尔顿,他的座右铭就是:“坚忍致胜”。冯静还告诉记者,“我曾在挪威咨询过几个专业的向导,我让他们告诉我之前带的远征者放弃的原因是什么,绝大多数的答案都是没有好好准备,因为南极远征经过精心准备,是有很大机会成功的。”
△
冯静在途中遇到日本探险家荻田泰永
现在,冯静已经回到北京的家,也想好了下一个目的地,新的一年,她将向着新的目的地——北极圈的格陵兰岛出发。
冯静
1982年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0级本科毕业。
2010年,从国企辞职,开始环球旅行。
2013年5-11月,穿越亚欧大陆。
2014年2-4月,非洲旅行。
2014年9月-2015年2月,南美洲旅行。
2017年11月起程去南极洲,历时52天5小时,2018年1月8日抵达南极点,成为该线路到达南极点的中国女性第一人。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欧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