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又和puma闹绯闻,不如就在一起吧
2017年11月,巴黎Kering集团有意出售旗下品牌puma的股份,这项消息在本月12日有了最新的进展。Kering集团持有puma86.3%的股份,将70%股份分配给股东,其中Artémis作为Kering集团的大股东,获得了29%的股权,而Kering集团则持有17%股份,宣称将主要精力放到奢侈品牌的发展中。
官方口口声声在说公司没有选择直接销售puma,是为了避免品牌再次陷入不稳定状态,但是在看来是一次尴尬的救场。
从11月到现在,最终的结果就将大部分的股份下放,市面上流通股份高达一半,潜台词就是说我不管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去年年初,巴黎银行就发布预测,puma的下一任买家很可能是亚洲公司,说的就是安踏公司。
安踏有意开拓国外市场
这几年,关于安踏收购puma的消息一直都没有断过,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一直未有实质性的进展。puma股份拆分的消息一出,安踏又被推至风头浪尖。16日,安踏公开否认收购puma,最后还加一句如有最新消息,会马上通知大家。
大家可能不知道,安踏已经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服饰品牌公司,总市值已经超越千亿,是国内最大的服饰品牌。说起国产运动品牌的话,不能不提的绝对是李宁与安踏两位老大哥。
虽然国内的运动品牌一线就数它们,但是两个公司的实力并不在同一个维度上。十年前,国内大哥还是李宁,十年后的今天,安踏早已经抛离了李宁,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而李宁还是百亿而已。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对市场反应速度过慢。李宁就好像停留在10年前一样,坚持以门店反馈的信息为准,再反馈到设计部、生产部。而安踏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思维,以消费者的反馈为主,以最快的速度改善产品,收益最大化。
今天的配图却是难找,这样的画风,不说了
这就好像是前两年快时尚在全球范围大获成功的故事一样,“快”是品牌取胜之道,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即时推出产品。
凭借着这样的销售策略,超越了海澜之家,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服饰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已大不如前,想继续获得这样增长速度,就要开辟新的市场。
说起国外的市场,大家都会想到Nike、Adidas等一线运动大牌,无论是从品牌历史、产品设计来说,安踏都没有办法与他们相比,想一夜就扳倒他们就好像天方夜谭一样。
不过安踏从没有畏惧,就好像08年的时候,撂倒了李宁的一哥地位,放到现在,面对国外的一线大牌,丁世忠毫不畏惧地说:“以前他们(Nike与Adidas)让我们睡不好觉,现在我们也要让他们睡不着觉!”
品牌形象是最大的障碍
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个穿特步相亲的热点吗?我看了一下,当时还想跟大家说说这个事,但是仔细一想并没有什么好说,特步只是背锅侠,不喜欢他才是最大的原因。
虽然都是巨星,但是画风看得很难受
但是特步背的这个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年轻人一提起国内品牌,第一印象都是设计不如人意、抄袭感浓重,导致给人的印象特别土,更别说为品牌买单了。
其实反观国外品牌,他们的成长之路同样坎坷,但是为什么品牌形象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具体还是产品研发上的力度不足。
上面就说到安踏已经抛离了李宁,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一哥,但是在品牌形象上,李宁与安踏之间的差距好像并没有那么大,“韦德之道”就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了。
李宁的“韦德之道”是国内球鞋的良心之作,他的出现打破了炒价球鞋只存在于国外大牌的现象。特别是韦德之道的第一代,无论是从意义上还是设计上来说,都是最好的一代。
韦德之道一代
韦德之道一代“魔鬼鱼”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李宁的形象可要比安踏好,至少要研发角度来说,李宁是比安踏要走心的,单单一个韦德之道就圈了不少的粉丝。
没有成功的自主研发系列,是无法赢得消费者们的尊重的。安踏、李宁等品牌针对的都是国内的二三四线的城市,这样的方针的确没什么毛病。一线城市仅仅是几个,高端消费的人群始终不如普通人多,要实现品牌的飞速发展,国内公司都将目光放到他们的身上。
李宁的某些设计还是能跟上国际水平的
二三线城市接收资讯的速度要比一线城市要慢,就算是互联网时代,都会有明显的分歧。就拿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吧,我是二线城市出生的,与潮流时尚相关的朋友圈引起的共鸣基本都是在一线城市的朋友,对新鲜事物的反应速度有着明显的差距。
所以,针对二三线城市的品牌,推出的款式都是要比大牌要落后的。为了保证销量,就会从最火爆的款式去复制、致敬,销量虽好,但是品牌也会被贴上低级山寨的标签。
想要进军国际的安踏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品牌形象的问题,逐步放弃复制款,怎么说你都是千亿级别的公司了,难道你还想一直靠复制去对待消费者?
最近的一个事件可以说让安踏丢脸丢到家了,vapormax是Nike2017年的主推产品,眼看着Nike推出新的产品,立马就致敬一波。
Anta版的Vapormax
Nike版的Vapormax
很多的国外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这件事,纷纷都在问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安踏也在第一时间下架了该款产品,下架倒是下架了,随意复制的品牌形象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安踏是竞争puma最有力的竞争者
为什么安踏收购puma的消息一直都没有断过呢?因为他们都有各自所需的东西。
puma的市值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截至今天为止,puma市值48亿欧元也就是376亿人民币,要知道在开云集团宣布下放股份前已经跌了10%的股价了。
安踏早就品尝到收购品牌的甜头了,09年的时候,安踏以6亿港元收购了Fila在中国的所有业务。收购之后将Fila重新定位于“运动时尚”,扭亏为盈,目前Fila已经占安踏收入的20%。
安踏还收购了香港儿童品牌KINGCOW,与韩国品牌KOLON sport、日本品牌DESCENTE合资建立公司,主要为了适合国内不同阶层的市场需求。
要冲出国际市场,单靠ANTA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刚才就说到,ANTA在产品研发上还不能与其他品牌抗衡,品牌的曝光率也远远不够,最好的方法就是收购品牌,借此来推动ANTA品牌的曝光率。
备受出售风波影响的puma无疑就是ANTA最需要的。其实puma在Rihanna的打理下,影响力已经上升不少了,Creeper更是荣升2016年最受欢迎的鞋款,深受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可惜的是,Rihanna的合约即将到期,为了保持puma在市场中的曝光率,品牌找来了金小妹Kylie Jenner、盆栽哥The weekend、Selena Gomez作为品牌的代言人。虽然影响力不能与天后Rihanna相比,但是依然能保持不错的曝光率。
而且puma拥有深厚的品牌历史,操作空间一点都不比Nike、Adidas要差。
反观ANTA也能提供资金支持puma的产品研发,促进两者的资源互换,让ANTA急速成长,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既然那么匹配为什么迟迟还没有收购呢?我个人认为,收购的价格是最大的原因。虽说ANTA已经是千亿级别的品牌,但是贸贸然吸纳一个几百亿的品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以合资的形式收购,对于ANTA公司来说必定会元气大伤。
到时候,不仅是puma无法保持正常运营,就连ANTA本身的品牌也会陷入困境,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从开头就可以看出,两家公司在这件事的态度上都保持暧昧的态度,一个想卖,一个想买,究竟怎么交易相信还会有一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