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技艺传承人上闲鱼:秀手艺、找传人

“年轻人没有耐心学,老师傅找不到徒弟,人走艺绝,这是非遗传承目前碰到的最大的问题。”东莞文化馆副馆长刘影叹息:“帮助非遗绝技找到传承人,这是目前非遗保护最核心的工作。”
12月27日,阿里巴巴旗下中国最大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联合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线了“中国非遗传承鱼塘”,首批接入了包括世界仅存三盏、曾走入联合国全球巡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的制作技艺在内的10种非遗制作技艺,通过闲鱼平台秀手艺、找传人,分享“闲置”的非遗绝技,让长年沉睡在传承人手上的非遗技艺重获新生。

闲鱼上线“中国非遗传承鱼塘”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目前有39种省级以上非遗项目。首批上线闲鱼的10种非遗技艺里,包含了3种国家级非遗,分别是千角灯、麒麟和龙舟制作技艺;4种省级非遗,分别是醒狮头、道滘裹蒸粽、庾家粽和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以及冼沙鱼丸、李全和麦芽糖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技艺。
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千角灯为例,该灯体积巨大,工艺精湛,全球仅剩三盏,被称为“中华第一灯”,但结构复杂、流程多、制作难度大,而且没有制作图纸,也没有样本留传,只能由师傅口传身授。

千角灯制作传人张树祺
如今全世界范围内通晓千角灯的全部制作过程的,只有今年已经71岁的非遗传承人张树祺一人。作为千角灯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他数十年来最大的心愿。
“传统的做法要么是从有血缘关系的后辈中挑选接班人,要么面向社会开培训班,但在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做法已经不太适用了。很多年轻人缺乏对非遗产品本身的基本认知,所以不愿意学,开班培训也只能面向本地人。现在都说分享经济,我们希望通过闲鱼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非遗技艺。”刘影说。
数据显示,闲鱼拥有超过2亿用户,其中52%是90后;每个月都有5000万用户在闲鱼上寻找好物,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占比最大;闲鱼上用户自发建立的各种主题鱼塘也已经超过45万个,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这里聚集交流。

“闲鱼一直致力于打造‘无闲置社会’,鼓励一切闲置流动起来。我们认为世上万物没有一件是闲置的,即便再微小的物品,也有属于自己的价值,更别提这样具有历史厚度的非遗技艺。”闲鱼总经理谌伟业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分享经济平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人知道非遗技艺,帮助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
谌伟业强调,“中国非遗传承鱼塘”只是一个“样板房”,第一批上线的十大非遗技艺起到的是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虽然鱼塘仅仅才上线一天,但示范效应已经初显,一天时间内就有全国近40个传统手艺人自发入驻并发布相关产品,这一数字还在进一步增长中。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留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希望闲鱼能成为这盏灯,照亮这些传统技艺,让更多非遗传承人在这里找到继承者们。”谌伟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