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18万年薪,淘宝卖蜡像月入十几万
张磊,淘宝上的蜡像艺人,85后。从小就喜欢雕塑的他,大学却误打误撞进了广州美院国画系。大一的时候,就天天焖在寝室“玩泥巴”,几年下来,在学校也小有名气,香港一家剧组就像挖他去做道具,当时开价一万五一个月,张磊觉得“我要是跟着你走的话,我的手艺基本就废了。”2010年毕业后,张磊在广州小洲艺术区租下一个小单间,开始单干,并且开始在淘宝上找到了销路。(本组采访/邓海霞 摄影/小黑)
张磊和合作伙伴李娟正在调整蜡像,张磊专心创作,李娟负责在淘宝上介绍订单给他。张磊对雕塑的喜爱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从小就喜欢,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喜欢拿老师的粉笔来刻,最初用手抠,后来用针挑,乐此不疲。“我抠过刘德华,葛优这些人物肖像”,张磊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候太调皮,只有这玩意能沉得住我。”
张磊的合作伙伴李娟,和张磊完全扎到雕塑创作不同,她平时侧重“深圳市源创新硅胶制品厂”的淘宝店运营,把订单介绍给张磊。李娟说,客户主要来自博物馆,教育基地,蜡像馆,他们习惯了在淘宝上找合适的供应商,也有一些个人客户的需求通过淘宝找过来的。
最近一个月来,张磊的工作室平均一天一个订单。“这一个月大概有十几万吧,价钱在8000到60000,做完后,中旬出货一批,包车送过去“张磊说。
“天知道,做像是最难的。”张磊经常说这句话。十多年行业经验,他清楚明白何为“像”。“形态很重要,五官要像,但更重要在精神层面——神态,一个人平时正常时候的状态。”在雕塑人的眼中,有个专业叫法“体量”,是一种饱满,具有扩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占据。通俗的解释,“体积感要强”。
张磊没有想到,做蜡像这门手艺,可以通过淘宝上产生这么大的能量。2006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第一年,他买回一堆泥巴,几乎天天窝在宿舍,夜以继日地堆泥稿,“一个月不出门,室友给我打饭回来,我不停地做。”有一天,张磊意识到不对劲,因为盯着强光照射的雕塑十几个小时,身子一晃,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了。
蜡像制作,要经过雕刻、倒模、脱模三个手续,即在做好泥塑表面倒模后,将模块重新拼组,并在中间灌住硅胶凝固,拆下倒模,形成头部或身体。然而,简单的三步,涵盖了异常繁复的细节。
七年,这些雕工已经消化在这位87年男子的日常生活里。自2010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就来到广州小洲艺术区租下一个小单间,开始单干。很少人能看出来,他曾一个人折腾,装修制作房,电焊楼梯,到外地买材料,各种杂活自己做齐,直到其他合伙人慢慢加入。
事实上,雕塑作为艺术品门类的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若不是科班系统学习过的人很难入手创作,也需要在求学阶段更沉住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彼时,有不少人学完雕塑后就去搞绘画创作,相比这下,没多少人会选择清苦的创作。
“泥稿是最关键的一步。十天时间,有九天反复调整人物神形态。”张磊说。与普通雕塑不同,堆泥塑形完成后,在此基础上,用3-4种自制的工具,精细地刻出皮肤纹理、眉毛、头发,还有小到难以肉眼看到的汗毛孔。翻模之前,全部铲掉,涂上硅胶后,再进行细雕,十万根头发,精密地一根一根植入。“有时候一个细节卡住,就会停滞不前,要很久才过得去。”
“我死命喜欢雕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要发展,先生存。” 张磊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从淘宝上找过来的,淘宝给了他一个全身心投入到创作的可能。因为把时间都投入到雕塑中,张磊自己从不玩游戏,连电脑打字都不太会。
“不想放弃自己的热爱,就是这么简单。”直至现在,张磊的兜里依然经常揣着两块油泥,没事的时候拿出来捏一捏。“我从小学画画,但画画是假立体,做雕塑感觉实实在在,摸得着,有实在感。” 张磊说。